《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U12P51011
2.课程名称(中/英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3.理论学时/学分:无
4.实践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5.先修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7.开课学期:秋(第5学期)(须放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之后)
8.课程类别: 实践实训
9.面向大类/专业: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课程简介:
本课程需在系统学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UML系统建模语言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项目为背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全过程,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后续工作中实际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热点,自己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并通过同学讨论和老师确定最终确定题目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面向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课程内容为核心,融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ERP原理与应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设计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以设计团队为单位完成,包括团队的组建、分工、讨论、根据贡献打分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 编写系统应用背景并提出系统的基本需求,要求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0字。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简介和应用信息系统的概要情况;
(2)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3)企业针对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4)新系统的功能描述;
(5)新系统的性能描述;
2、 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并整理成文档。建模过程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和UML建模语言。静态模型采用用例模型、对象模型和类模型,动态模型采用序列图、活动图和状态图等,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逻辑模型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现状分析;
(2)系统需求优化;
(3)构建系统静态需求模型;
(4)构建系统动态需求模型;
(5)撰写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3、 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并整理成文档。建模过程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方法UML建模语言,构建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注意适当吸收最新的信息技术。
(1)软件框架设计;
(2)高层结构设计。包括包的设计、子系统及其接口的设计和组件及其接口的设计;
(3)基本结构设计。把类从实体类扩展到边界类和控制类,完成类的属性和方法的细化。
(4)完成系统总体设计报告。
4、 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并整理成文档。建模过程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方法UML建模语言,构建系统完整的结构模型。注意适当吸收最新的信息技术。
(1) 输出设计;
(2) 输入设计;
(3) 人机对话设计;
(4) 代码设计;
(5) 计算机系统设计;
(6) 完成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四、 思政育人
1. 目标:通过一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创新、热爱祖国新时代人才。
2. 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尽量选择身边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国问题,讲中国故事;在技术运用方面,跟踪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新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 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题目和设计过程中无缝地把将思政元素更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五、实践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学时 |
实践内容 |
1 |
由教师指导学生自选项目 |
4 |
撰写应用系统业务背景 |
2 |
由教师指导学生自选项目 |
4 |
系统需求分析 |
3 |
由教师指导学生自选项目 |
4 |
系统总体设计 |
4 |
由教师指导学生自选项目 |
4 |
系统详细设计 |
六、实践安全事项
实践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实习安全级别。
七、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包括实验指导书)
序号 |
名称 |
作者 |
译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 |
王晓敏 |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3 |
2 |
UML软件建模教程 |
卫红春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2 |
3 |
系统分析师UML用例实战 |
邱郁惠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0 |
八、实践报告要求
在内容上把应用系统业务背景介绍、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汇总在一起,最后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进行小结。
在格式上要求有统一的封面、目录、页码等。文字图表格式如下。
n 封面:参考提供的模板。
n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
n 图形:线条清晰,尽可能不要用彩色;标题在图下方,居中;图形超宽时纸张选用横向格式或做其它处理。
n 表格:字体宋体、五号字,尽可能不要用彩色;标题在表上方,左对齐;表格超宽时纸张选用横向格式或做其它处理。
九、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说明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用途 |
1 |
计算机 |
进行系统设计,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
|
|
|
|
|
|
十、主要消耗材料
无。
十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分值(或百分比) |
考核/评价细则 |
教学目标 |
|
撰写应用系统业务背景 |
25% |
见如下说明 |
|
系统需求分析 |
25% |
见如下说明 |
|
系统总体设计 |
25% |
见如下说明 |
|
系统详细设计 |
25% |
如下说明 |
|
说明:
依据课程设计过程,以及提交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给出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
本课程的评分过程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自评。各小组成员根据各人在小组的表现把本组成员评分为A、B、B和C(4人一组),或A、B、B、B和C(5人一组)三档,其中A档90分,B档85分,C档80分.
第二阶段:老师考评。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表现和提交的报告内容在基本分的基础上给出最终分数。
第三阶段:附加分。每小组的课程设计题目是从本组每人设计的题目中评选出来的。上课前,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个题目,全班评选得出最佳N个题目(N为分组数),被选中题目的同学为某一组组长,由组长和其它同学协商完成小组的组建,组长在最终成绩的基础上另外加5分。
十二、其他说明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在题目选择时内容要新颖化、系统设计时技术要前沿化、报告写作时格式要规范化。
课程负责人签名:薛建武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审核日期:
开课单位教学委员会审核意见: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审核日期: